1、下肢大隱靜脈曲張  其主要表現是下肢多發(fā)的蚯蚓狀突起,初期可無任何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出現患肢疼痛、酸脹和沉重感。晚期嚴重時迂曲靜脈可能破裂出血不止,皮膚瘙癢,色素沉著,甚至潰爛傷口經久不愈合,反復感染,易導致血栓形成等。下肢靜脈曲張不僅影響個人工作生活,對女同志而言,還影響美觀。晚期治療不僅增加住院時間及費用,也增加了手術風險。建議早期至醫(yī)院治療。目前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有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腔內激光治療、射頻消融、泡沫硬化治療等,每種治療方法各有優(yōu)劣。

      2、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凝血塊堵塞引導血液向心臟回流的靜脈血管引起。主要表現為患肢突發(fā)腫脹(幾天或數小時內出現,特別是單側下肢腫脹)、行走站立時脹痛不適。本病死亡率高,主要原因為患者在不明病因的情況下行走、按摩等引起栓塞部位的血栓(凝血塊)從靜脈血管壁脫落,脫落的栓子順靜脈血流回到心臟,再從心臟進入肺動脈引起肺動脈堵塞,堵塞部位的肺動脈遠端因不能有效進行氣體交換引起缺氧等呼吸困難而死亡,出現肺動脈栓塞時有效治療手段有限。因而本病患者發(fā)現后應立即避免肢體運動、按摩等,迅速至醫(yī)院溶栓等治療。早期治療效果較好,晚期治療會留下血栓綜合征等后遺癥。冶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取栓兩類,應根據病變類型和實際病期而定。我科開展的深靜脈血栓的系統(tǒng)治療方案效果良好,一般藥物治療2周可達到臨床治愈。

      3、下肢動脈栓塞  動脈栓塞是一急癥,是指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的動脈被心臟瓣膜脫落的血栓塊或自發(fā)局部形成的血凝塊等阻塞動脈血流而導致肢體缺血以至壞死的一種病理過程。主要表現為突發(fā)下肢疼痛、感覺異常和運動障礙、皮溫發(fā)涼、皮膚蒼白、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動脈栓塞起病急驟,發(fā)展迅速,病情危急,嚴重時4-6小時就可發(fā)生肢體壞死。本病需要急診手術取出栓子,超過一定時間就診則會引起肢體壞死需要截肢等。本科開展的Fogarty導管動脈取栓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已救治眾多患者。

      4、血管瘤血管畸形  血管瘤與血管畸形好發(fā)于小兒,外形不容易分辨,血管瘤分為先天性血管瘤與嬰兒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出生時即出現,又分為快速退行性血管瘤和非退行性血管瘤。快速退行性血管瘤一般在幾個月內迅速消退,不需要治療。非退行先天性血管瘤則不隨年齡而退化,在童年后期可行手術切除。嬰兒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出現,在1-2月或4-5月時快速增生,后可以自行消退。血管畸形一般出生時即有,不隨年齡增長而退化,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的治療可依據部位、病情發(fā)展階段、并發(fā)癥等情況給予藥物硬化治療、激素治療、激光治療或手術治療。血管畸形分為小血管畸形、靜脈畸形、動靜脈瘺、血管淋巴混合畸形等,治療方式同血管瘤,部分類型治療后有一定的復發(fā)率

      5、動脈硬化閉塞癥 為中老年多發(fā)病,好發(fā)于下肢,早期主要表現為肢體發(fā)冷、皮膚溫度下降、蒼白、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后即出現疼痛,休息一段時間后緩解,嚴重時走幾十米就疼痛難忍),晚期足趾、足變黑壞死,嚴重時整個小腿壞死甚至需要截肢。該病主要發(fā)病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動脈(為組織供氧和營養(yǎng)物質)血管狹窄或完全閉塞引起,當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時,組織器官即出現缺血缺氧,不能滿足營養(yǎng)需要,當運動時機體需氧和營養(yǎng)物質需求量增加,此時即出現間歇性跛行,后期不能代償甚至出現靜息痛(即休息時也出現疼痛,特別是晚上),嚴重時閉塞動脈遠端組織出現變黑壞死。

      動脈硬化閉塞癥與動脈栓塞均為動脈血管血流受阻,一般均需手術治療,但是動脈栓塞因起病急,堵塞完全而更需緊急處理。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一般伴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也是一加重因素。大約有75%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病人無明顯臨床癥狀,如不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疾病會持續(xù)發(fā)展,導致嚴重后果----輕者截肢致殘,重者因壞死后毒素吸收危及生命。除上述臨床表現外,彩超、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CT血管等檢查一般能發(fā)現動脈斑塊引起的狹窄或閉塞部位。

      6、丹毒  丹毒(淋巴管炎)多以下肢腳踝附近部位皮膚泛紅、瘙癢、局部腫脹為主要表現。血液及其他檢驗檢查若無合并癥基本正常。本病因為淋巴管感染為主,容易誤診,治療方面亦因經驗不足不容易控制或引起反復。反復發(fā)作的丹毒可以引起皮膚潰爛,甚至截肢。本病患者需要及早就診,徹底治療,拖延會導致病情不容易控制。

      7、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是指腹主動脈呈瘤樣擴張,通常直徑增大50%以上定義為動脈瘤。腹主動脈瘤好發(fā)于老年男性,一般有高血壓病史,情緒激動、吸煙顯著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多數患者無癥狀,常因其他原因查體而偶然發(fā)現。腹主動脈瘤實際上是一種因動脈血管壁退化變性而導致的動脈擴張性疾病,當瘤體直徑達到5cm以上時,極易發(fā)生破裂。一旦腹主動脈瘤發(fā)生破裂,如心臟破裂一樣,高速、高壓的動脈血立即噴射入腹腔,在短短幾分鐘患者大出血、休克死亡,一般無法及時救治。所以,一旦確診腹主動脈瘤,就應立即就醫(yī),大于5cm以上或直徑達到原有2倍以上者接受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方式主要有:腹主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換術,腔內覆膜支架修復術,其中腔內覆膜支架修復術是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目前有成為主流趨勢。我科已成功開展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

      8、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夾層指主動脈腔內血液從主動脈內膜撕裂處進入主動脈中膜,使中膜分離,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主動脈壁的真假兩腔分離狀態(tài)。主動脈夾層使得本身不厚的管壁分層分離變薄,在高動脈壓下極易破裂出現如心臟破裂一樣的大出血導致死亡,高危程度超過腹主動脈瘤、心肌梗塞等疾病,是臨床危急重癥,死亡率極高。主動脈夾層患者約60-80%有高血壓病,大多數患者癥狀表現為突發(fā)性胸背部撕裂樣疼痛,一般動脈CT血管成像可確診,一旦確診,需立即避免情緒激動,就醫(yī),根據病情盡早行外科手術治療或介入下行腔內覆膜支架修復術,我科已開展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短短3年已成功救治數十人。